《中国教育报》刊发全国著名教...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28日
编者按:10月16日,教育部主办的《中国教育报》用两个半版刊发了石家庄精英中学校长、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李金池署名文章《石家庄精英中学高效“6+1”课堂改革助推精中逆势崛起》。文中,李金池校长首次在媒体深度解读由他首创、全国2000多家学校争相引入的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以下为全文。
李金池,石家庄精英中学校长,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首届全国中学十佳卓越校长、河北省十大优秀人民公仆、改革开放30年全国基础教育贡献30人,被聘为河北师大兼职硕士生导师。
高效“6+1”课堂改革 助推精中逆势崛起
石家庄精英中学校长 李金池
石家庄精英中学是一所民办学校,创办于1993年,坐落于石家庄高新区,现有高初中师生10000多人,是河北省省级示范性高中,全国十大课改名校。
高效“6+1”课堂的改革背景
石家庄精英中学创办之初一度发展迅速,但从2004年开始滑坡下行,招生数量逐年减少,生源质量越来越差。到2010年的时候,这所学校已经滑入谷底,面临生存危机。
危难之际,我应邀出任石家庄精英中学校长。到校后,我先用了三周时间走遍了学校的角角落落,接触了方方面面的教职工,对学校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调研,我更加意识到,一所学校,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其核心竞争力始终潜藏于它的课堂之中。石家庄精英中学要想在省城活下来、发展下去,就必须创造出比别的学校更高的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对课堂进行改革。
我一直认为,一些传统课堂存在两大“顽疾”:一是效率低下。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强行灌输,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把学生的学习完全置于了被动的状态,使学生变得消极、厌学,学习效率必然低下。二是限制人的创新精神。一些传统课堂要求学生唯师是从、唯书是从,教师讲的都是真理,书上写的全是对的,不能质疑,课堂上学生回答不对或表现不逊,便会被训斥,遭到当众罚站的惩戒。这样的课堂,必然使学生迷信权威,没有自信,不会独立思考。
为了找到一条符合学校校情的课堂改革路径,我走访了国内若干所在课堂改革方面走在前面的中小学,看到了其大胆改革课堂、值得学习借鉴的一面,也发现了某些花拳绣腿、华而不实的做法。
在认真分析了全国的课改形势之后,我明确提出精英中学课堂改革的指导思想:第一,实事求是,一切从教学实际出发,一切向教学实效落脚,不玩概念,不搞花样,走自己的路。第二,不仅要颠覆旧的课堂秩序,而且要建立一种符合新课改精神、有着科学理论依据的规范的课堂形态。第三,新课堂改革的探索,不仅要解决快速提高教学成绩的问题,还要尝试回答“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第四,石家庄精英中学的课堂改革,一定要走一条建构课堂模式的道路。如果没有一种可以操作的课堂模式,一线教师往往很难找到新的教学理念落地的路径和轨道,就会一直在黑暗中摸索、徘徊。建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艰涩的理念实操化,还可以让教学实操进入流程,从而使一线教师快速地进入新课堂的轨道,一举改变旧课堂的风貌,彻底解决教师满堂讲的问题。
理清思路之后,我带领石家庄精英中学的教师们开始了新课堂改革的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博采众家之长,大胆地进行课堂改革实验,经过不断改革、探索、比较、实践,2012年总结形成了我校独特的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
高效“6+1”课堂的设计思路
高效“6+1”课堂,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高效“6+1”课堂模式中的“6”,即依次进行的课堂教学6个环节,包括“导”“思”“议”“展”“评”“检”。第二部分是高效“6+1”课堂模式中的“1”,谓之“用”,在课后自习课上进行。这样,每项教学内容、每个知识点的教学,都需要经过七个环节,即“导”“思”“议”“展”“评”“检”“用”。
1.导——课堂起点
包括“导入”和“导学”。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教师要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或通过一定的媒介实现旧知向新知的导入。关键是选好切入点,找到兴奋处。导入之后,便是导学,教师简要告知学生当堂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向学生发放《课堂导学提纲》。
2.思——自读深思
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认真看书,研读教材文本,独立思考、深入钻研,并结合《课堂导学提纲》,完成读书、思考等任务,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要勤于巡视并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自学状况,确保每一个学生精力高度集中。
3.议——合作学习
同学之间把个人读书、思考的心得、问题进行讨论交流。一是两两合作,互帮互学;二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讨论,解决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学生们在合作中会产生灵感,在讨论中会碰撞出思维火花,相互启迪,加深印象,共同提高。
4.展——激情展示
通过问题展示,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和讨论中存在的疑点、误点和盲点,然后让学生各出奇招,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教师要通过诱导和激赏调动起学生探究的激情。
5.评——点评精讲
“思、议、展、评”四环节是递进关系,如同打仗时一步步缩小包围圈的过程。该环节,教师带领学生盘点“战果”,提醒学生有哪些知识点需要记牢,有哪些规律性的东西需要把握,有哪些通用方法需要掌握,有哪些技巧需要熟练。
6.检——检测反馈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对当堂课所学内容进行整体回顾、反刍内化、自我评价,再由教师对当堂所学效果通过提问、小条练习等多种形式进行检测。
7.用——迁移应用
该环节在课后的自习课上进行,主要让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进行习题巩固训练,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最后环节。
高效“6+1”课堂的理论依据
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二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三是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前两者都是舶来品,出现于上个世纪的欧美,后者是产生于中国本土。它是陕西师大张熊飞教授积几十年的心血而创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教学理论。高效“6+1”课堂设计,吸收了以上三大理论的思想营养。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师是学习的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灌输者。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生学习是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不是简单地由教师把知识传给学生。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学生观都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不仅要求学生由知识和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者转变成为加工信息和建构知识意义的主体,而且要求教师要由传授和灌输知识转变成引导和促进学生去主动建构知识意义。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发展人性,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和经验,肯定自我,进而自我实现。强调要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其从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发展出对世界的理解,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人本主义者特别关注学习者的个人知觉、情感、信念和意图,认为它们是导致人与人的差异的“内部行为”,因此他们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来构建学习情景。
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以“学习”为逻辑起点,筛选出“教与学”“认识与情意”“知识与人格”三对基本范畴,分别揭示出教学职能、教学机制、教学价值三大本质属性,形成了独特的辩证逻辑:发挥教学职能(诱思教学思想论)——启动教学机制(探究教学模式论)——实现教学价值(三维教学目标论)。该理论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操作性强,易学、实用、有效,具有中国特色。
高效“6+1”课堂的实践创新
1.课堂模式创新
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集众家之长于一身,熔各地精华于一炉。它体用上海,头取江苏,臂采山东,脑借陕西,源溯衡水,魂定精中。它是在对各地课堂模式反复研究、反复比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扬其长、避其短的基础上创立的,所以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流程设计创新
高效“6+1”课堂教学流程,依循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各环节环环相扣又泾渭分明,确保学生在课堂上持续兴奋、学习高效。
3.课堂导学创新
首创《课堂导学提纲》,通过学习路径设计,帮助和引领学生研读教材文本,在教师讲授前夕,尝试一步步攀登上知识高峰。
4.课堂规范创新
在颠覆旧的课堂面貌的基础上,创立起了新的课堂规范和规则,对每一个教学环节,老师如何做、学生如何动,都做了明确具体的要求,从而细化了课堂管理,克服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随意性。
5.备课研课创新
在备课环节创立“三备两研”制度。即每一节课的备课均需经过分头初备、集体研备、个人复备三道工序,是为“三备”;每一节课的集体研备又分初研和二研两次进行,是为“两研”。通过“三备两研”,凝聚集体智慧,确保课堂高效。
6.课外练习创新
建立良好的习题组编机制,编制有针对性的练习题目,确保习题质量。所用习题完全靠自己组编,决不用现成的外来资料。同时,实行限时练习,提高学生做题效率,避免增加学生课外负担。
7.教学评价创新
教学过程中,重视即时奖励、延时评价;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的作用;将团队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让学生在集体发展中自我成长;将课堂评价与阶段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让学生在进步中不断进步,树立自信心。
8.评课文化创新
通过听、评课倒逼课堂教学改革,凡听课必评课,凡评课必发言,凡发言必给授课教师先提三条缺点再提一条优点,且不得与前面的发言重复。看似不讲情面,却实实在在地加速了青年教师的成长。
高效“6+1”课堂的基本优势
高效“6+1”课堂形态规范,易于操作,它使复杂的问题归于简单,也给艰涩的理念接上了地气,让课堂教学实操进入了流程,极大地方便了一线教师对新课堂的把握,也大大缩短了新加盟教师的适应过程。
高效“6+1”课堂符合教学规律,它朴实无华,适用面宽:既适用于高中,也适用于初中;既适用于文科,也适用于理科;既适用于新授课,也适用于复习课;既适用于起始年级,也适用于毕业年级;既适用于低端生源的学校,更适用于高端生源的学校。
高效“6+1”课堂促进了学生主动发展。毋庸置疑,一个班级的学生,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兴趣习惯,都有明显的差异,传统课堂尽管努力想办法去消除这种差异,但齐步走的方式很难有明显的效果。“导”“思”“议”“展”“评”“检”“用”的七步学习流程设计,为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现实条件,也为所有学生的共同进步提供了可能。
高效“6+1”课堂促进了教师水平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长了,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时间势必得到压缩,从一定意义上解放了教师,也为教师观察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指导提供了可能。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教师更能摸透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促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也能促使教师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撰写更高水平的《课堂导学提纲》。如此,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就会进入一个又一个良性循环,教学相长也就不足为奇。
高效“6+1”课堂的独特作用
解读“钱学森之问”有众多角度,很多人总是从社会历史文化的层面找原因,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认为,更应该从教育自身找原因,更应该从课堂教学找原因。
杰出人才一般都具有主动进取、充满自信、博览群书、善于独立思考、勇于质疑创新等优秀品质,而传统课堂却很容易压抑了这些品质。比如说,有些传统课堂上教师的强行灌输和否定教育,不许学生这样,不许学生那样,万变不离其书,把学生的学习完全置于了被动的状态,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自信,使学生不敢质疑,也不会独立思考,创新意识更是无从谈起。这些都是不利于杰出人才脱颖而出的。
为此,高效“6+1”课堂,在回答“钱学森之问”方面作了一些改革探索。
1.高效“6+1”课堂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进取精神
由于一些传统课堂把学生的学习完全置于被动状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就转化成了一种生活方式,甚至变成了一种生活习惯,往往导致人们缺乏主动精神,生活中总是被动消极,怯于出头,开会学习也往后排坐。
高效“6+1”课堂的各个环节设计,充分考虑了把学生从被动学习的状态里面解放出来,让他们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探究。首先是抑制了教师的讲,“思”环节让学生主动地看书,“议”环节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小组讨论争辩,“展”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思路,“用”环节决不给答案,让学生主动地自己寻找答案。这样,就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习惯,培养了学生主动进取的精神。
2.高效“6+1”课堂提升学生的自信,迸发学生的激情
自信和激情是一个人能够走向成功的必备素质,一个没有自信的人要想走向成功是难以想象的。受文化和教育的影响,中国人和西方人比起来,一般不善表达,过分拘谨,缺乏自信和激情,特别是在国际交流的舞台上往往显得自信不足。
高效“6+1”课堂的“议”环节,要求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讨论问题,人人都得发言;“展”环节,要求学生激情踊跃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勇于质疑别人的观点。
长此以往,这些做法便会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激情和自信,为他们未来的成功奠定基础。
3.高效“6+1”课堂让学生大量阅读,广泛涉猎
高效“6+1”课堂大力倡导读背教学,“思”环节拿出了整个课堂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学生阅读教材文本,要求学生必须认真研读,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挖地三尺,找出文本里面隐含的信息。课堂之外,各个学科每天都要结合当天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大量配套的阅读材料,或读,或背,或写,使其广泛涉猎,汲取营养。
4.高效“6+1”课堂培养独立思考和质疑精神
古今中外的杰出人才,几乎都善于独立思考,并有着强烈的质疑精神。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宋代陆九渊讲:“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牛顿也讲过,没有大胆的怀疑就不会有任何伟大的发现。质疑精神,就是批判精神。没有独立思考就没有质疑,没有质疑就没有批判,没有批判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
高效“6+1”课堂特别强调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高效“6+1”课堂改革一开始,我就要求学生做到“四个敢于怀疑”——敢于怀疑教材,敢于怀疑老师,敢于怀疑名家,敢于怀疑定论。“思”环节要求学生认真研读教材文本的同时,还必须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发现未知,写出疑惑;“议”环节小组讨论时,要求学生必须发表不同于别人的观点,不能人云亦云;“展”环节,要求学生必须勇于质疑,大胆挑战别人的说法,创新解决问题的思路。
5.高效“6+1”课堂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古今中外的杰出人才一般都有着超强的自学能力。以前,对学生往往强调学习环境的营造、刻苦努力的训教,这些无疑都是重要的,但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应该在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上下功夫。因为,学生学业成绩的快速提高、创造能力的快速生长,归根结底是靠学习能力来支撑的!
高效“6+1”课堂,特别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比如:“思”环节,主要是培养阅读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议”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和沟通雄辩的能力。“展”环节,主要培养学生大胆展示的能力、发散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能力。“检”环节,主要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的能力、反刍内化的能力。“用”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效“6+1”课堂的整体成效
高效“6+1”课堂教学改革从2012年春天正式开始,到今天已经持续了7年,7年当中,高效“6+1”课堂不断完善、优化,也给精中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随着传统课堂的被颠覆,教师必须按照新课堂的规范要求进行教学,教师的观念也随之转变了。石家庄精英中学的实践告诉人们,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不是在报告厅里完成的,而是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完成的,是在教师的自我救赎中完成的。
实行高效“6+1”课堂改革之后,彻底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自主地学习、自由地思考,自在地参与,不再像以前那样被束缚、被控制,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新思维便随之发生,学习能力和整体素质便随之快速提升。
2017年12月,在第七届全国校园发明创意大赛上,我校11名学生的创新作品,从全国27个省份400余所学校提交的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3项金奖、3项银奖、5项铜奖,展示了精中学子强烈的创新意识和优秀的动手动脑能力。同时,精中学子在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和才艺比赛中,获奖人数和数量呈井喷式增长。
自2013年以来,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教育考察团,大批地涌入石家庄精英中学参观考察。来访者中既有当地政府部门的领导、教育部门领导、校长,也有一线教研组长、骨干教师。截至今年6月,据不完全统计,全国30个省份有18万多人曾到访我校,学校每天平均接待近百人!
几年前,石家庄精英中学还深陷困境、举步维艰,但短短几年的时间,学校却神奇般地跨越发展,逆势崛起,成为省城教育一景,实现了对传统名校的完美逆袭。石家庄精英中学快速崛起,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被业界誉为继洋思、杜郎口之后,全国第三大课堂范式。近几年,一些全国性的大型会议相继在我校召开,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获得众多与会者好评。
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也吸引了全国各地不少学校主动上门前来洽谈合作,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两千多家学校引入了我校创立的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走向全国,一些教育界的名家大腕也纷纷为之点赞。国家原副总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原常务副会长郭振有来精英中学考察后评价:“李金池校长首创的高效‘6+1’课堂模式,有着科学的理论支撑和规范的课堂形态,它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能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它集众家之长于一身,便于一线教师操作,应该在全国推广学习。”2018年9月,国家教育部门基教机构领导曾对我校的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建议向全国推广。2018年1月,石家庄精英中学高效“6+1”课堂改革被《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评选为“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荣获“教学改革优秀成果奖”。